首页 / 发糕学院 / 新闻发布

纸媒为什么发稿难?

来源:时间:2021-11-05热度:0

  写作绝活:纸媒发稿难,难的不是你写得不好,而是你不懂这个

  我曾经被国内一家比较大的网上写作辅导院校聘为讲课老师,每次讲课都受到文友的欢迎,也许是我竟讲干货的原因吧。

  文友都意犹未尽,纷纷加我的QQ或者微信,单独向我请教或者交流,探讨如何解决写作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。

  其中,关于稿件难发的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,文友普遍认为:稿子即便写好了,也很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。

  记得有一个写稿很厉害的文友,直言不讳的对我说:“老师,我联系你,就是想让你帮我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作品,哪怕花俩钱都行。”

  因为不便于透露真实姓名,在这里,暂时称呼他刘先生。

  经过了解,刘先生是南方某省的基层学校教师,前几年他写了两本书,还加入了省作家协会。

  刘先生讲,他写的作品(短篇)质量没有问题,原因是不认识编辑难以发表。他想通过我认识编辑,把他的作品发表了。

  他还说,长时间没有作品发表,已经影响到他的声誉。

  刘先生的苦恼确实是码字群体的一个共性问题,也诊断出报刊杂志难发稿的病灶,不用说别人,我曾经也有过他这样的困惑。

  在写作初期,我写过几篇自己非常满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,投给了多家报刊杂志,到头来就是一个结局——石沉大海。

  后来,我有机会认识了国内一家知名文学期刊的编辑,那几篇石沉大海的稿子很快陆续发表了,有的还被《读者》转载。

  我的体会也是这样,稿子写好难,如果写好了,不认识编辑,发表也难

  中国流传甚广的一句话:人熟为宝。说的是认识人多,人脉广,干什么事都容易成功,反之寸步难行。

  当然,我写稿年头多了,认识很多省、市级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的编辑,向他们推荐几篇作品发表是没有问题的,然而,我不会做以此敛财的事情,一是这么做不会长远,传出去对我和编辑不好;二是我想给刘先生渔网,而不是鱼。

  给他鱼,他一吃就没了,给他渔网,他会通过捕鱼长期吃鱼。

  不管是我的经历,还是文友的普遍反映,这一条是肯定的:不认识报刊杂志的编辑,即使稿子写得好也很难发表!

  如此说来,结识编辑可以说就是开启了发稿的绿色通道。

  有的文友问我,如何与编辑勾搭上?

  在他们看来,勾搭编辑太难了,一是打电话对方没有耐心听,二是与编辑相隔遥远,很难实现当面交流的目的等等。

  文友把结识编辑叫勾搭编辑。在这里,我要把这个词改一下,勾搭编辑不如“勾引”编辑好。

  我个人认为,勾搭和“勾引”都是一种比喻,勾搭随机性很强,显得不那么执着;而“勾引”就不一样了,“勾引”带有用心良苦的意思。

  由此,我强调一点,想结识编辑,不用心良苦怎么能行!

  稿子写好了难在纸媒发表的原因是不认识编辑。那么,这里我就根据实战经验,讲一讲如何“勾引”编辑的学问。

  认识编辑后发了第一篇稿

  我出生在农村,因为家里穷,我读完小学就给生产队放牛去了。为了寻找人生出路,我一边放牛一边练习写作。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想一鸣惊人,专门写大布头的小说、散文,可是,写了两年,稿子写了有一面袋子,一篇也没发表。

  过后我想,这与不认识编辑有直接关系,如果认识编辑,长稿改成短稿也能发个一篇两篇的。

  写到第三年头的时候,乡里举办通讯员培训班,主管宣传的领导要求每个村选派一名能写的小青年参加。村支书说:“王智君虽然读书不多,整天写写画画的不闲着,就让他去吧。”

  就这么,我有幸被派去参加学习。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,除了小说、散文等文学作品之外,还有新闻稿可以写。

  讲课老师有县里广播电视局的编辑和记者,还有地区日报社的编辑和记者。

  地区日报社有个姓韩的编辑,他负责编辑“农家生活”栏目的稿件。我在学习的时候就盯上了他,不仅记下了他的名字,还记下了他办公室的电话(那时候没有传呼和手机)。学习期间,我与他套近乎,故意给他留下印象。

  学习结束,我按照韩老师讲的经验写了一篇新闻稿,严格说是一篇小通讯。大致内容是,那年冬天小雨夹雪下了好几天,农户没有烧的了,村干部联系信用社贷款,给每户分了半吨煤。

  事就是这些事,我头一次写新闻稿,可以说写得一团糟,就拿题目来说吧,竟然不知深浅起了个《万庆村化解了能源危机》。

  稿子写完,我在装稿的信封上不仅写上了报社的地址,还写上了韩编辑的名字。

  不到一周的时间,这篇稿子就发表了。我接到样报一看,稿子让编辑大改了一遍,题目和内容都变了,说白了,发表的稿子就是用了我提供的线索而已。

  我心里想,这要是不认识编辑,稿子不带给发表的,非得变成垃圾桶里的废纸不可。

  我住的村子离地区报社大约有30多里地,我又写了两篇稿,揣在怀里,专门去报社见韩编辑,当面表达了感激之情。

  韩编辑比我大个20来岁,一看我非常懂事,给我指出了两篇稿子的不足。我当场修改,直到韩编辑满意为止。

  转过年的夏天,生产队的瓜地开园了,我弄了10多斤,背着去地区报社,让韩老师尝鲜。东西虽然不值俩钱,可是,情义无价。韩老师极为感动,一再说我聪明,有发展。

  我记得,那个时候,地区报社的编辑对基层作者的稿件有要求,什么要求呢?要求作者在稿件上加盖公章。因为村里的公章放在会计那里,有时候会计不在,影响了我的投稿。

  也许与韩编辑熟悉的关系,有的时候,我写完稿找不到会计就直接邮走了。韩编辑信任我,看到我的稿子没加盖公章也照发不误。

  看到没,熟悉编辑有多么的重要。

  一来二去,我成了韩老师的得意弟子,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,我的写稿水平有了极大提高,发表的稿件也越来越多。

  写作绝活:不认识编辑,稿子写好难发表,那么如何“勾引”编辑

  初学写作切记“舍近求远”

  很多初学写作的人不懂(文学稿件范畴),不了解,盲目投稿,稿件命中率低下,影响了写作情绪,消弱了写作动力。

  那么,如何正确的投稿呢?

  在这里,我要教大家一个非常适用的方法,那就是首先耕好自己的田,在此基础上再对外承包“他人的地”。

  所谓自己的田,就是把稿件先投给区域内的报刊杂志。比如,你所在的县,一般情况下都有文学期刊(内刊居多)。你所在的市不仅有文学期刊(同样,内刊居多),而且有日报、晚报和广播电视报。以此类推,你所在的省也有上述报刊杂志,甚至多于市级。

  你所在的县、市、省的报刊杂志对于你来说,属于区域内的。这些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有个基本原则:扶持区域内作者,不发或者少发区域外作者的作品(特别好的稿和约稿除外)。

  这一基本原则无形当中就对区域内作者进行了保护,或者叫“偏袒”。

  比如我所在的黑龙江省,黑龙江是黑土地,黑土地有黑土地的风土人情;再比如江西省是红土地,红土地有红土地的风土人情。

  黑龙江的报刊杂志当然愿意发表反映黑土地风土人情的作品;江西的报刊杂志也喜欢反映红土地风土人情的作品。

  我讲的这些都是区域性报刊杂志的性质所决定的。

  由此说来,作为区域内作者给区域内报刊杂志投稿,发稿就有优势,稿件命中率就要高。

  即便你给区域内的报刊杂志投稿,也要与编辑建立良好的关系,不然,想多发稿也不是一件很容易事情。

  为什么这么说,区域内投稿也存在竞争,而且越往上竞争就越大。市里比县里大,省里比市里大。

  黑龙江省里一家大报副刊编辑是位女士,在给她投稿以前,我仔细翻阅了副刊发表作品的内容,之后有针对性的给她投稿。

  毕竟版面有限,全省投稿的人众多,稿件投了多少篇也没被选用。

  我记得那是1999年,省里那家大报副刊举办个纪念建国50周年征文,我写了一篇极具东北特色的散文《东北乡下酱》,投给编辑后,不仅及时发表了,还获得了三等奖。

  有的人认为,获奖就获奖了,再接着写。我则不然,“顺着杆往上爬”,借此机会去“勾引”编辑。

  我心里明明白白的,《东北乡下酱》发表,获奖,属于偶然,如果再想发稿,依然向以前那样难。

  为了长久之计,我用心琢磨起“勾引”编辑的办法,于是,借着去省城办事的机会,邀请编辑到我所居住的乡村采风。

  我的诚心打动了编辑,她果真赴约了,我找了当地男女文友陪同,去瓜地吃瓜,去苞米地掰苞米,坐在炕头上吃农家饭,乐得编辑连连叫好。

  等我再去省城的时候,编辑请我吃饭,我们处成了朋友。大家想去吧,与编辑处成朋友了,发稿的事还算事吗?

  写作绝活:不认识编辑,稿子写好难发表,那么如何“勾引”编辑

  用真情“拿下”知名杂志主编

  “摆平了”区域内报刊杂志的编辑,该考虑“勾引”区域外的了。

  在此,我要插一句话,一个码字人的普遍心理就是,写完东西就是为了发表,只有发表了才有名和利,那些自称写作是为了玩的人,明摆着是在糊弄人。不有那么一句话吗,大意是说,谈恋爱不为了结婚就是耍流氓,同样,写作自称不是为名和利,也是耍流氓。

  有一次,我去逛书摊,突然发现一本时尚的文学期刊,随手买了两本回家翻阅。仔细看罢,文学期刊的内容好,而且接地气。当时我就想,如果我的作品能在这么好的文学期刊上发表,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
  我抱着很大的希望,挑了自己一篇比较满意的散文邮给了这家文学期刊的编辑。文学期刊上有编辑的姓名,我在邮稿件的信封上专门写上了编辑的名字。

  苦等了一个多月,稿件没有回音。我给编辑打了电话,得到的答复是没过初审。

  我不甘心,又挑了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稿子,邮给这家文学期刊的另外一名编辑,同样,过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音信。我再次给编辑打电话,依然得到没过初审的答复。

  两次投稿受挫,验证了不认识编辑发稿难的事实。

  可以说,我被逼无奈,想起一个办法,这个办法可不是“勾引”编辑了,我要“勾引”主编。

  我在文学期刊上找到主编名,给他写了一封信,信里根本没有提我要发稿的事,重点写了贵文学期刊从封面到内容,无论是设计,还是选择的稿件,都非常吸引人,堪称是国内一流的文学期刊。

  赞扬一番后,我还一一进行了说明,指出他们所发表的稿子好在哪,插图好在哪,封面好在哪等等。

  信的最后,我写到:这么好的文学期刊我要订一份,因为去邮局破季订阅困难,汇去60元钱直接邮购(每期5元,全年60元)。

  没郭多长时间,我亲自接到了主编给我的回信。信中,主编称我是忠实读者,表达了对我真心支持他工作的感激之情。

  随信不仅给我寄来了好几本之前的样刊,还有一个小玩偶,以此作为纪念。

  看完主编的信,我马上给他回复一封,感谢他对一个普通读者的重视,并且告知,漂亮的玩偶已经收,非常喜欢。这次,我随信寄上那两篇没过他们初审的稿子。一再称自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,请主编多多给予指导和帮助。

  大约过了两个月,主编就给我发表了第一篇稿,发表的稿子几乎没有修改。

  第三个月,第二篇稿又发表了,依然没有修改。

  仅仅这两篇稿子,我就获得了100多元的稿费,刨除直接邮购文学期刊的60元还有剩头。

  看到没,只要认识主编,发稿多么“轻松自如”。


相关标签: 发稿 纸媒

总能传媒 全国媒体邀约一手安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