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发糕学院 / 文案撰稿

写文章要接地气

来源:时间:2021-10-12热度:0

  我一直再琢磨:我到底属于哪一种写作风格——我喜欢写作很久了,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。曾经在一个诗歌群里培养,可我做不了诗人,没法写出好诗来;我也尝试在好几个小说平台写小说,“发明”了几个人物,可写着写着就没了脉络。我又去了个专业的杂志社,给企业写采访大稿和软文,因为我不想墨守那一整套歌功颂德的规范,也就那样了吧。

  写文章像在和朋友谈心,也是和自己谈心

  后来,在网上发了几篇感触颇深的工作生活琐事,我终于发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:是写随笔。据我个人的理解,所谓随笔作家,就是既能抓住人们身边事不远的事,如话家常的亲切方式对这些事娓娓道来。我希望我的文章读起来就像跟朋友谈心,不想拿大学问的帽子来充门面、唬人。而当今,随笔比较能让人爱看,你收集碎片段子,而大家也是利用碎片时间来放松的,这就不谋而合了。

  初习写作,我还认识到喜欢写得尽可能简单朴素,短小精悍。这当然也挺冒险的,因为虽说你是刻意写得朴素,可难免也会冒乏味和幼稚之讥。不过我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,要想附庸风雅、假充聪明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了,你只需故作高深,让人弄不懂你就成,我在一个诗歌群里,发现经常会有人自己创造让人看不懂的词和句。如果让人看不懂,也许就意味着作者比读者更聪明——这是不是一个读者,未能免俗的一种普遍的受虐欲心理。我则宁肯抵挡住这种诱惑,用日常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,写出更贴近现实的文章,因为我每篇文章的主题本身就是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:恋爱、旅行、工作更迭、身份焦虑、美与丑以及分离与死亡的经验等等。

  写文章像在和朋友谈心,也是和自己谈心除了要写让人看得懂的书之外,我还立志要写,在某些方面能对人有所助益的文章。有一种观念认为好书就不该(没义务)对人有任何用处,为艺术而艺术嘛,就是要在生活之上,在高处让人仰视。说实话,我对太艺术人生的文章实在没有看下去的欲望,更喜欢像「人间至味是清欢」「手绘线稿」之类的来源于生活的碎碎念,或是能学些技巧的书或文章。

  于是我写的文章,基本上是能清楚地阐明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,却从来没办法在现实中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。另一种就是现在很多人需要的“攻略”一干文章,这样的写作也许太接地气了,所以无法成为一个作家。

  积累足够的素材、打通微文案的写作思维、掌握提炼塑造点的方法,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有效果的微文案。接下来,我们将进入微文案写作的方法篇。

  ·怎么把微文案写得更短?

  ·怎么把微文案写得更准?

  ·怎么把微文案写得更精?

  ·怎么把微文案写得更活?

  ·怎么把微文案写出感觉?

  一个文案的例子,从中感受一下文案的“味道”。

  【三毫米的旅程,一颗好葡萄要走十年】三毫米,瓶壁外面到里面的距离,一颗葡萄到一瓶好酒之间的距离。

  不是每颗葡萄,

  都有资格踏上这三毫米的旅程,

  它必是葡园中的贵族。

  占据几平方公里的沙砾土地,

  坡地的方位像为它精心计量过,

  刚好能迎上远道而来的季风。

  它小时候,没遇到一场霜冻和冷雨

  旺盛的青春期,碰上十几年最好的太阳;

  临近成熟,

  没有雨水冲淡它酝酿已久的糖分;

  甚至山雀也从未打它的主意。

  摘了三十五年葡萄的老工人,

  耐心地等到糖分和酸度完全平衡的一刻才把它摘下;

  酒庄里最德高望重的酿酒师,

  每个环节都要亲手控制,小心翼翼。

  而现在,一切光环都被隔绝在外。

  黑暗、潮湿的地窖里,葡萄要完成最后三毫米的推进。

  天堂并非遥不可及,再走十年而已。

  这是某红酒的一段推广文案,如果说白酒有其独特的酒文化,那红酒在这方面自然也有其独特之处。


相关标签: 写文章

总能传媒 全国媒体邀约一手安排